【注】[1]颧者,面两旁之高起大骨也。 [2]缘肝风上冲,脑脂下注所致,宜审其虚实而调之。
<3>叠并相倚,俱下接于腕骨焉。条文:阴跷脉起足少阴,足内踝前然谷寻,踝下一寸照海陷,踝上二寸交信真, 目内眦外宛中取,睛明一穴甚分明。
[2]人参紫金丹:见山角骨伤 [3]固齿散:见齿伤 [4]荜拨散:见两颧伤 [5]万灵膏:见颠顶伤[1]颠扑损伤入于肺者,纵未即死,二七难过。 头骨手足皮薄瘦,巨阙鸠尾小少宜,背腹脐下皮肉厚,大多方能起痼疾。
[2]从少泽上行,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,前谷穴也。[3]上星穴宜刺三分,留六呼,灸五壮。
[2]其骨大小六枚,凑以成掌,非块然一骨也。[1]但伤有重轻,而手法各有所宜,其痊可之迟速,及遗留残疾与否,皆 观乎手法之所施得宜,或失其宜,或未尽其法也。
<3>宜内服正骨紫金丹,外贴万灵膏。[14]从消泺上行,臑外去肩端三寸宛宛中,臑会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