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者,汗之;里者,下之。若无头疼恶寒而反怕热,便闭燥渴,狂言谵语,揭去衣被,扬手掷足者,此为热邪传入阳明之本。
无力者,为阴,为寒,为虚。一伤寒,麻黄汤证,误下之,心下满闷不痛者,名痞气,分虚实治之。
或温或攻,或固下焦,或利小便,随证施治,但不宜发汗耳。心中惊惕,为血少,加当归、茯苓、远志。
秘之,莫与俗人言之耳。汗出而渴,小便难者,五苓散利之。
妇人中风七八日,续得寒热,发作有时,经水适断者,此为热入血室,其血必结,致使如疟状,此汤主之。 里证见者,只用大寒之药急攻下。
如年壮实热者,生用,不须制之。少阳病,胁下硬满,不大便而呕,舌上白苔,小柴胡汤。